每個月來一次的為期一週黑帶課程終於完成3/4
在這週上課除了來自不同部門的黑帶同梯們的感情有更加的熟悉與融洽外
收獲最多的應該屬於在一個小時內的專案進度發表中
第一次聽到CY對問題的comments, 真的是令我耳目一新
其實六標準差的訓練早在過去學校中就多多少少接觸了一些
在公司裡所用的雖然是產業界的標準教材, 而在學校裡教的是公式後面的理論
所以就是你只要知道怎麼使用這些工具的層面來說, 多數的時間我是覺得很悶的
最有趣的地方在於 不同部門提出的不同專案性質與內容
其實可以延申自己對整個公司對車子從設計到製造甚至到客服端的瞭解
這次是PD的副總親自下來聽專案發表 我對他只有耳聞只知道這位對車子的設計與零件都非常瞭解非常有經驗, 老工程師都對他敬畏三分
但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老闆, 本來聽同梯簡報聽得昏昏沉沉的我, 在他出來做comments時, 哇, 突然醒過來.
" 你這個問題的定義是已經假設產生這個異音是由這個零件所造成? 這個部份你怎麼用數字佐證?"
" 造成直行偏的原因, 是在這段製程嗎? 也許有許多製程都有問題, 但是為什麼只鎖定這裡? 就算這裡新投資設備, 問題就會消除嗎?"
突然感覺到為什麼大家會嘴巴一直講六標準差, 而日本卻不講 (剛好這週也在上Toyota Way)
老外總是用data-driven的方式來證明, 來解釋問題, 而我們也知道解決問題跟用對工具的前提是資料正確性與否很重要!
而日本業界不太強調這個, 不是說他們不用數字工具, 他們更重視問題的根源 -5 why,
而上六標準差的課程常常是把重點放到顧客滿意度與統計分析工具的原理介紹與應用 - 真正在說問題該怎麼真的落到對的點..我覺得弱了許多
也許公司同事看到這篇都會有感覺..我們只是太僵化的把一個現象轉套進到DMAIC的格式中, 而常常沒有真的抓到問題的核心,  即使在花了大筆人力去
分析資料..或許你的資料分析的方向一開始就是錯的...
真的, 一針見血, 抓到重點方向做事, 看到實際的成效, 比起寫一堆報告/email來解釋為什麼不能讓顧客更滿意, 為什麼問題不能解決, 來得更實在多了!
這告訴自己, 事情想歸想, 我們要的是真的把問題解決掉 而不是玩文字遊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rrett1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