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走進飯店check in
把行李放下來之後
第一件事通常都是走到窗外旁邊望望外頭的風景
如果沒有風景, 就再把飯店準備的旅遊觀光介紹打開來看看, 這個地方到底在幹什麼的
-----
我沒有很多pre-decided views for just firstly visiting the place
也許多半的時間我是跟著心情在走
風景與天空的藍色會讓我暫時擺脫腦中的思考
-----
一個人的旅行過程就像一張白紙或鏡子 反映著你內心最原初的狀態與內容
換個背景 換個空間 換個場景 可以換個心情
除了眼前的亮麗景色與內心興奮莫名的新鮮感 那只是短暫的幾秒鐘
最終還是得面對最原始的自己
瞭解自己到底被什麼佔據整個心情
你的快樂 你的憂愁 你的失落 你的在意 你的專注 全部在這期間 快速的轉換著
惟一可以忘卻一下下的 或許是期待的當地美食 或者在舒適與好景觀的飯店 稍稍暫停了一下, 最後還是得回頭面對自己在空蕩蕩的房間裡
-----
一個人走在沒有目的地的路上時
常常會讓我感興趣的是 與我擦身而過的當地人
我會想著他們的生活 他們的衣著 與他們可能為什麼會在這裡出現
然候再想想 我在幹嘛
我的生活跟我的環境
-----
我常想我是很容易精神上就可以滿足的人 - 這不是好事 因為這是老年化的現象
常常我就一直用同一種思考模事在看待任何事
感覺一年隨著一年 你從經驗中 體驗中 失敗中 失戀中 工作中 高興中 生活中 汲取不同的心得與想法 然候轉化成自己對人事世與生命的看法
我不得不承認 有時很自滿於自己像在寫論文收集資料 每每新體驗時 我就很高興的放入自己的資料庫裡
我覺得我又接近完美更近一步
某一方面來說 也許是好事 也許是不好的事
在日本常常給我一些新鮮的感覺是
他們雖然是個龜毛的民族
但是有些創意不得不配服了一下 還有對事物追求的一些質感與規矩 我還是有那麼一點嚮往
------
該怎麼解釋我在走路時突發的奇想
旅行的意義就是在看到不同於以往的景色時
啟發新的體驗
我在想 如果在不同的空間中 應該是要讓自己的腦袋get refreshed and further to go restructured
常常在說fresh eye 不是把已經建構好的那塊 一直copy到不同的場合
而是可以在不同的場合啟動與創造最適合的那一個架構
文化適應或者溶入文化 是一種很大略的說法
------
其實學習不同的思維是件有趣
從旅行或者從與廠商溝通中 看到一種思考出發點不一樣但是目的最終是一樣的過程
除了瞭解溝通的方法
其實還可以找尋自己喜愛的那一部份
或者說自己想要追求的那一部份
------
我覺得我這次心得是
我以後的小孩 我會希望他去走創作或創意的產業
那塊是可以創造生活或者生命熱情最直接的一塊 除了要有點子還要能透過適當的介面表現出來 - 能不能表現的好 很困難
我心裡面是這麼覺得 創意會有極限 想法的定型 邏輯的定型 會對生活觀感定型 所以如果你可以在想法結構上做改變 其實最需要的是體驗文化差異 學習不同文化
then you can enjoy different lifes in your remaining life.
:)
 
人是沒辦法一直孤單的動物
只是在在試著擺脫孤單前 要學會如何與人交換自己的孤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rrett1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