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個清晨,一群清華學生搭著吉普車,登上海拔四千多公尺的雪山峰頂,青藏高原的東端,黑水。
頂著平頭、一身長袍的李希光是這堂寫作課的老師,他曾是哈佛大學研究員、《華盛頓郵報》記者、現任清華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把學生帶到最遠、最底層的地方體驗貧窮,是要訓練學生的勇氣、胸懷、獨立思考與合作能力。

「大學就是要培養社會各階層的領導人,學生需要這些能力,」他眼神銳利,一字一句說著。「當你在月光下的蒙古草原,或在太行山下,騎著馬上課,那一幕,學生永遠不會忘記,」

李希光解釋,學生親身體驗居民的生活、一星期不洗澡,還要想辦法克服大自然給的挑戰,他們要學會合作。.........凌晨五點,天際猶暗,北大學生拿著字典啃著一字一句的英文,伴著未名湖的水波,聲波迴盪在微涼的空氣裡。中國學生土法煉鋼的毅力,像極了台灣五年級生三十年前面對的環境...........摘自天下電報

體驗、精神與超脫既有環境的限制,必須要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rrett1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