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搞得沸沸揚揚的換工作大決擇
後來是在沒換的情況下結束
為了決定換不換工作想了整整三週的時間
能考慮的都考慮了
不過最後
終於還是在差點要換的情況下停住了
當初跟大老闆說想走的理由是 想要去外面闖闖 看看自己能耐在哪
結果呢
話沒說完
過個年回來
真的工作沒換到是內容開始自己變得有點挑戰性了
說挑戰性也不全然是真的
但是最近真的有在像工作的感覺
首先是廠商出包
然候我們自己設計規格也出現一些問題
需要做大規模的拆換(就像call back一樣)
其實挑戰不在這件事情的邏輯
而是在於同時要跟數個單位協調 or 你可以看到組織運作的溝通聯繫出現什麼樣的落差與問題
包括廠商那端, 當在下決策的時候 並不是只有想到一個單位而已 不是說 喔 我要出車 我明天就要出車
所以你今天要給我送什麼料過來..你的決策會牽動許多單位
所以所有單位的限制條件都要納入來考慮
這件事才會真的順順的進行
否則一個決策出去 因為某個環結不行 又打回來 又改變 就造成一天好幾種不同的版本在走
有時溝通時間有落差時 某些單位還在執行舊指令 新指令又跑出來
不是資源的浪費 而是處事的人也會反彈 造成管理上的困難
這個emergency replacement case 算是一個新學到的經驗
另外一個是很順理成章的接手 regional coordination的角色
其實去年處理三個國家的供應商case就一直有些心得
這個感覺跟上面那個很像
一個決策者 不能只為了心理想的那個績效或是數字
就丟下一個以為每個國家或是地方都能遵從的水準或是決定
每個地方有不同的狀況 也有不同的背景
不過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沒去做就不知道困難點
現在從三個國家的實務經驗要轉變成來協調與主導整個區域的模式 應該會更有挑戰一點
尤其是對印度阿三跟南非
這兩個國家會感覺是最難應付的
然候還有不進入狀況的泰國
嗯嗯
講講好像也沒剩幾個國家了
最後是我的黑帶...今年目標四個,兩個就好了 希望還有時間可以做....
:)
 
下個月的日本廠商訓練之旅 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 不是上課而已 還得用爛英文去跟日本人溝通
嗯 也是難得的經驗之一: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rrett1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